几乎所有的现代数码相机都内置了一个名为“测光表”的组件。它的作用是测量拍摄场景中的光线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为你的拍摄主体推荐“正确”的曝光设置(即光圈、快门速度和ISO的组合)。
虽然测光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非常准确,但某些特殊场景会“欺骗”它,导致相机推荐的设置让照片曝光过度(太亮)或曝光不足(太暗)。为此,相机提供了不同的“测光模式”,让你可以指示相机应优先考量画面中的哪个区域来进行测光。
测光模式有哪几种?
虽然不同相机品牌对它们的命名略有差异,但大多数相机都提供三种主要测光模式:
1、评价测光(佳能)/ 矩阵测光(尼康)/ 多重测光(索尼):这是相机的默认模式,也是大多数摄影师最常用的模式。在此模式下,相机会将整个画面分割成多个小区域(或“分区”)。它会分别测量每个区域的亮度,并结合场景、颜色和构图(甚至可能包括你选择的自动对焦点)等信息,通过复杂算法计算出一个平衡的曝光值。其目标是确保高光(最亮部分)和阴影(最暗部分)都能保留足够的细节。
此场景没有任何特别复杂的光线,因此评价测光模式就能很好地处理测光
2、中央重点测光:这种模式也会测量整个画面,但会将最大的比重(通常是60-80%)放在画面的中心区域。这种模式源于胶片时代,当时摄影师习惯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央。它非常适合拍摄位于画面中心的主体,尤其是在背景比主体亮或暗得多的情况下。人像摄影是它的一个经典应用场景。
拍摄主体正好位于画面中央,因此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成为了一个实用的选择
3、点测光:这是最精确但也是最难掌握的模式。点测光仅测量画面中一个极小的区域(通常只占画面的1-5%)。这个测光点通常与活动的自动对焦点联动(具体取决于相机设置)。你可以用这个微小的点来精确测量场景中某个特定部位的光线,例如人像模特的脸部,或是逆光场景中主体的阴影部分。它能确保你选定的那个点获得“正确”的曝光,而完全忽略画面其他部分的光线情况。
高对比度场景,例如雪地中的黑狗,采用点测光模式效果更佳
我该如何使用这些测光模式?
1、评价/矩阵/多重测光:这是你的“万能”模式。对于大多数“普通”场景,如风光、街头摄影或光线均匀的快照,它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当你需要快速抓拍或不确定该用哪种模式时,选它总不会错。
2、中央重点测光:当你的主体较大且位于画面中央,并且与背景的光照条件对比强烈时,请使用此模式。它非常适合拍摄人像(尤其是头部特写或半身像)、静物产品(主体在画面中心),或在背景非常明亮的舞台表演中使用。
3、点测光:当你需要完全掌控曝光,且场景中存在一个虽小但至关重要的区域时,请使用此模式。常见用途包括:
- 逆光人像:对人物面部进行点测光,避免人物因明亮的背景而变成剪影。
- 月亮摄影:对月亮本身进行点测光,防止它因漆黑的夜空而曝光过度,变成苍白一片。
- 微距摄影:对微小主体(如昆虫的眼睛)进行精确测光。
- 高对比度场景:确保场景中你认为最关键的部分(无论是想保留亮部还是暗部细节)获得正确曝光。
虽然相机的默认评价/矩阵/多重测光模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胜任,但了解其他模式的存在及其工作原理,能让你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更好地掌控曝光。将测光模式视为另一种创意工具:当你发现相机总是给出不理想的曝光值时,不妨尝试切换到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直接告诉相机哪里才是画面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