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摄影技巧 > 其它技巧 > 正文

色彩对比如何影响你的摄影作品

色彩对比分为不同类型,我们运用这些类型的方式会极大地改变摄影作品的外观与氛围。作为摄影中一个常被忽视的方面,各类对比在图像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色彩对比具体有哪些类型?我们又该如何运用它们提升摄影作品质量呢?

在摄影领域,我们常常仅将对比理解为明与暗的差异。然而,对比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对色彩对比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源自约 100 年前一位瑞士画家兼教育家的研究。

1919 年至 1922 年,在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院,瑞士印象派画家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开设了具有开创性的 “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向学生传授材料特性、构图与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无论学生主攻哪个艺术与设计领域 —— 无论是木艺、金属工艺、编织、陶艺、书籍装订、戏剧,还是绘画、素描、雕塑等纯美术领域,伊顿的这门课都是所有包豪斯学生的必修课。课程侧重于通过纹理、形态与色彩相关的练习,释放学生的创作直觉。

伊顿的教学内容远超常规艺术设计课程的范畴。他将精神训练与身体训练纳入教学,融入了玛兹达赞(Mazdaznan)呼吸法与冥想练习。这种训练方式被认为能通过身心和谐提升艺术敏感度。学生们通过触觉与视觉实验,探索非传统材料,以理解这些材料的表达潜力。

伊顿的教学理念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他的色彩理论。他提出的七种色彩对比,成为包豪斯视觉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对学生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塑造了如今的设计领域。

伊顿提出了七种色彩对比类型,并设计了相应的练习来教授每种类型。在摄影中,我们可以调整这些练习方法,以提升摄影作品的质量。

色彩对比对摄影作品的影响

1. 色相对比

伊顿设计了自己的12色轮,该色轮以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和复色为基础。学生借助这个色轮识别色相及其相互关系。伊顿还设计了相关练习,例如要求学生使用纯色相进行构图,以此探索色相的视觉冲击力。学生需要调配颜料来获取纯色相。伊顿认为,每种色相都具有心理属性与情感特征。例如,红色代表活跃与热情,蓝色象征平静与悠远,黄色则传递出明亮与愉悦的感觉。

摄影的色相对比

摄影练习

拍摄以一种、两种或三种高饱和度色彩为主的照片。如果可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单一色相内部的差异,以便将注意力集中在色彩本身。观察这些色彩及其在照片中的位置,如何影响画面的视觉平衡以及图像所传递的情感。

探索纯色彩

(探索纯色彩)

2. 补色对比

如果你还记得上学时的美术课,一定做过颜料混合的练习。那时你会学到,红、黄、蓝是三原色。将两种原色混合,就能得到间色:

  • 蓝色 + 红色 = 紫色
  • 红色 + 黄色 = 橙色
  • 黄色 + 蓝色 = 绿色

由此可见,每种间色都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且缺少第三种原色:

  • 紫色缺少黄色
  • 橙色缺少蓝色
  • 绿色缺少红色

每一组中相互缺少的色相即为补色。当补色并置时,它们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红色罂粟花在绿色田野中格外显眼的原因。而相邻色(即在色轮上位置相近的颜色,如橙色与黄色)则属于低对比度色彩。

伊顿让学生探索纯色彩及其相互作用,其中一项练习是仅使用原色与间色进行构图,观察仅通过色相如何产生视觉冲击力。

摄影中的补色对比

(红色与绿色是补色,因此它们相互映衬,格外醒目)

摄影练习

寻找包含补色或相邻色的拍摄对象。观察不同的色彩组合给图像带来的不同情感氛围。

3.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 “对比”,即亮色调与暗色调之间的差异。伊顿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暗程度上,而非色彩本身。他让学生通过在颜料中混入黑色、白色与灰色(或不同色彩的明暗版本),在作品中构建对比与层次感,并探索这些对比如何影响作品的视觉深度。

高对比度突出层次感

(高对比度突出层次感)

低对比度图像显得更扁平

(低对比度图像显得更扁平,缺乏层次感)

摄影练习

拍摄一些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的照片。低对比度图像会比高对比度图像更显扁平,层次感更弱。探索如何将这种特性融入图像,创作出具有吸引力的作品。接下来,拍摄高对比度照片,观察它们如何为图像增添层次感。

4. 冷暖对比

我们通常将黄色、橙色与红色归为暖色,而将紫色、蓝色与绿色归为冷色。这是我们对色彩产生的心理反应,而非物理学层面的定义 —— 例如,一根金属棒受热时,颜色会先变为红色、黄色,随后逐渐变为亮蓝色、白色。

伊顿让学生混合颜料,实验暖色与冷色单独使用或搭配使用时,如何影响画面氛围与空间感。我们的大脑会将暖色物体感知为比蓝色物体更近。此外,冷暖色还会对情感产生影响。

摄影中的冷暖对比

(秋叶的暖色与天空的蓝色形成对比,为照片增添了层次感。我们的大脑会将暖色物体感知为更近,冷色物体感知为更远)

摄影练习

在黄金时段(黎明刚过或日落时分)外出,在温暖的光线中拍摄照片。尤其注意寻找以远处地平线为背景的受光主体。几小时后,回到同一地点,重新拍摄这些场景。对比两组照片,观察光线如何影响画面氛围与照片的层次感。

5. 饱和度对比

饱和度对比指的是高饱和度的纯色彩与低饱和度的柔和色彩之间的对比。伊顿让学生在颜料中混入灰色或其补色,以降低色彩的饱和度,并探索不同饱和度水平如何影响画作的情感基调与观者的注意力焦点。

摄影中的饱和度对比

(救生圈的高饱和度橙色,在草地与天空的低饱和度色彩中格外突出)

摄影练习

用相机寻找高饱和度的鲜艳色彩与低饱和度的柔和色彩并存的场景。观察高饱和度色彩如何在低饱和度色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

6. 比例对比

基于歌德的色彩理论,伊顿提出,少量亮色可以平衡大面积的暗色区域。歌德曾提出,不同色彩之间存在比例关系,伊顿鼓励学生探索这种比例关系,以实现画面的视觉平衡。

例如,黄色属于亮色,因此艺术家只需用一小块黄色区域,就能平衡大面积的暗紫色区域。而纯红色与纯绿色的亮度相同,因此相同比例的红色与绿色就能相互平衡。

摄影练习

图像编辑软件

如果你有 Photoshop、Affinity、Gimp或其他类似的图像编辑软件,可按照以下步骤操作:新建一个深紫色图层;然后在新图层中,从较小的画笔尺寸开始,逐渐增大画笔尺寸,慢慢添加黄色,直到你认为两种颜色达到平衡。尝试用不同的色彩组合重复这一练习。

之后,带着相机观察周围的世界,探索不同面积的亮色与暗色如何帮助实现摄影作品的视觉平衡。在自然界中,寻找红色与绿色的场景,观察它们是否在相同面积下能达到视觉平衡。

7. 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指的是色彩并置时相互产生的影响。包豪斯的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色彩相邻放置时,其外观会发生变化,色相、亮度与饱和度都会产生视觉上的改变。伊顿设计的实践练习是:将同一种颜色置于不同的背景色之上,观察其变化。

摄影练习

与上述练习类似,在图像编辑软件中,先创建紫色背景图层,再在上方绘制黄色区域。现在,将背景色从紫色分别改为红色、蓝色、绿色、白色与黑色,观察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你对黄色的视觉感知,并记录结果。之后,尝试用不同的前景色重复这一实验。

色彩对比练习

(同一种黄色置于不同背景色中,视觉效果会略有差异,我们对不同色彩组合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或者,准备一些彩色卡片和一个颜色鲜艳的小物件(如杯子、花瓶或其他装饰品)。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作为背景,反复拍摄这个小物件。观察小物件在不同背景色下,视觉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色相、饱和度与明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改变摄影作品的呈现效果。在拍摄自然风光时,我们似乎对色彩的掌控力有限,但我们可以选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条件下拍摄,调整光线方向,或改变画面中主体的占比。这些方法都能影响图像的整体氛围。

色彩对比并非摄影中唯一可运用的对比类型。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探索其他对比类型。

色彩对比如何影响你的摄影作品》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数码摄影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