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摄影技巧 > 其它技巧 > 正文

摄影中加入动态模糊,拍"活"照片

想让静态照片有 “动感” 其实挺难,尤其你还没吃透相机所有功能的时候。刚学摄影那会儿,大家都习惯性把所有东西拍得 “锐不可当”,所以压根不知道该咋加、为啥加,以及啥时候加动态模糊才合适。不过加之前,咱先把动态模糊的定义和拍摄方法搞明白。

行走在涂鸦墙前的妇女

f/6.3 – ISO 160 – 1/100 秒

啥是动态模糊?

首先得明确,动态模糊和 “拍糊了” 完全是两码事。拍照时手抖了,或者按快门的瞬间被摄主体动了,那叫 “糊片”,不一定是动态模糊。

动态模糊是故意让被摄主体呈现运动轨迹,而画面其他部分保持精准对焦—— 这是区分动态模糊和单纯糊片的关键。要是照片里没有任何清晰的元素,前景背景糊成一团,这张片就废了。

而且动态模糊得用在 “一看就会动” 的东西上,比如飞驰的汽车、奔跑的人。给本来静止的物件加动态模糊,像桌上的书、盐罐,就会显得特别怪。虽说脑补盐罐以光速移动挺有意思,但在观众眼里完全不合逻辑。

基础概念摸清了,下面就说为啥摄影里要加动态模糊。

河上正在行驶的船

f/8 – ISO 400 – 1/40 秒

1. 能让照片 “说故事”

动态模糊用对了,能大大提升照片的叙事感。想象下,你在赛马场拍摄,站在终点线旁的侧角。当两匹马齐头并进冲过来时,你构图把它们都框进画面,背景保留终点线。

要是这张片的动态模糊控得好,就能拍出两匹马奔跑的张力 —— 主体略带拖影,明明被定格在瞬间,却像还在往前冲。终点线甚至看台上的观众,都能保持清晰对焦。

这会让观众感觉自己就站在你身边,亲眼见证比赛落幕,能直观感受到你当时看到的场景。但要是用砸了,拍出来就是两个模糊的色块朝着另一个色块挪,画面元素混在一起,根本看不清发生了啥。

女人在练拳击

f/2.8 – ISO 4000 – 1/80 秒

2. 能给照片加 “动感张力”

给照片加动态模糊,还能传递出 “动作感”,让静态画面变得有冲击力。

比如拍越野摩托车在山间穿行,让摩托车带点拖影,沿着山道 “飞” 过去,而山体本身保持锐利对焦。这视觉效果就像摩托车在静态照片里 “破框而出”,仿佛你就在现场看这一幕。

再比如拍舞者,用动态模糊能把舞者的动作轨迹拍出来 —— 不管是旋转的裙摆、挥动的手臂,还是跳跃的姿态。控好动态模糊的量,能让照片里的舞者 “活” 过来。

要拍出这效果,得用比平时慢的快门速度。具体参数看主体移动速度:拍摩托车不用像拍走路的人那样慢的快门。

街舞表演

f/4 – ISO 200 – 1/200 秒

3. 能拍出 “氛围感大片”

要是在弱光环境下架好相机,用慢快门做长时间曝光,就能拍出光轨效果 —— 既能叙事,画面还特别出片。

首先得备个稳固的三脚架。没有三脚架的话,除非把 ISO 飙到离谱的高度,否则拍出来只会是一张全糊的片。但 ISO 太高会让照片布满噪点,画质直接崩了。所以想拍好光轨,三脚架是刚需。

长时间曝光能让驶过的车辆拖出光带,也能让天上的星星随着地球自转,在画面里划出弧线。

白天想拍这效果不行,除非用中灰镜(ND镜),比如Lee的小口径或大口径减光镜。没ND镜的话,照片会过曝成一片惨白。就算偶尔拍成了,氛围感也远不如弱光环境下的效果。

长时间曝光过往车辆

f/8 – ISO 100 – 5 秒

其实掌握动态模糊摄影不算难,但想拍精就得练。下次外拍时,不妨试着加加动态模糊,把这3个理由记在心里,帮自己少走弯路!拍多了有经验了,自然就知道啥时候加、咋加动态模糊,能让照片更出彩。

摄影中加入动态模糊,拍"活"照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数码摄影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