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摄影杂谈 > 正文

为什么说摄影中最难的是拍风光?我们该怎么做?

风光是国内影友特别喜欢的领域。有个好玩的现象,一大半影友玩摄影都是从风光摄影起步,但过了一段时间,多数人不是遭遇了瓶颈,就是索性“改行”,真正能把风光越拍越好的其实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风光,好难的风光

大家入门选择风光,是因为风光“容易”。入门者“游戏”的味道还很重,风光摄影能和旅游结合,确实很好玩。而且山水本身就是“美”的,只要掌握了基本技术,举起相机比较容易就能得到“很像好照片”的作品,对于入门者来说已经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入门者的技术日渐成熟、经验日渐丰富,创作好作品的企图心越来越强,创作态度也也变得严肃起来。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要创作出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简直太难了。事实上,飞哥作为理论评论和教育工作者,风光摄影也是我最“挠头”的部分。为什么说风光难呢?难在哪些地方呢?

01,主题深入难

景观之美本身是风光摄影的优势,但是物极必反,一样优势如果太过于“强大”,就会变成束缚。由于风光摄影必须以很大的比重强调景观之美,只要稍微把握不住,就可能会限制作品主题深入表达的空间。大量风光作品形式优美,但除了“自然真美”之外基本内涵空乏,就是落入了这个“美的陷井”。

02,彰显个性难

风光片很容易搞得大同小异没个性,其实这还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是三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镜头必须对准“同一个”真实景观。壶口瀑布也好、黄山迎客松也好、桂林山水也好,谁去拍它都长那个样子。即使分成了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角度,其实样貌也是大同小异的。

其二,“内卷”严重。拍风光的人太多,这对所有人都不是好消息。前面说的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角度,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同的景观。如果是十个人拍,每个人还有机会分一个独特视角。但如果是十万人拍,每个景观、每个季节、每个气候、每个角度的作品都汗牛充栋,怎么出新?别问我,我也懵。

其三,缺少时代特色。要是拍社会生活,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标记。比如做饭,姥姥一代用蜂窝煤,妈妈一代用煤气罐,闺女这代用天然气,三代照片哪怕是一个环境一个角度,厨具的对比也很有味道。可是壶口瀑布,在2020年、1990年、1960年——真心变化不大啊!

03,打动读者难

创作者经常忽略的是,风光摄影作品更多时候是影友内部“圈子红”,在大众传播领域表现其实是相对乏力的。大众最喜欢看的故事,其次是情绪。所以“讲故事”的纪实摄影传播的往往最好,当代摄影和纯艺术摄影虽然比较令人费解,但是情绪表达浓烈直接,有些也有不错的社会关注。

相比之下,风光摄影没有故事情节、也缺少“够劲”的表达,对读者直接触动的感染力比较弱。加上风光摄影的作品类似程度实在过高,这就直接给传播造成了不利影响。

风光这么难,我们怎么办?

不得不说,风光之难谁也没有必然破解的把握,我也只能给影友一些 不成熟的建议。简要说来就是三种选择、三种心态、四种方法

先说说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保持“玩耍”的心态,快乐摄影不强求自己出好作品。如果这样,创作当中的一切困难您不用克服,不用克服的困难就不是困难——迎刃而解了吧?

第二种选择是仍然要出好作品,但是不走风光这条路。这可不是逃避,而是每个人适合的内容本来就不一样。比如像我这样的直脾气,喜欢直抒胸臆又关注社会生活,就真没必要选择风光。其实纪实摄影、艺术摄影、当代摄影、生态摄影……天高地阔,在风光战场上练好了技术,然后华丽转身,可是很多优秀摄影家走过的路哦。

第三条路,则是知难而上,要在风光领域有所作为。您选取了一条荆棘密布的光荣之路,我向您致敬。后面的三种心态四种方法,都是专属于您的建议,请您继续:

再说说心态

一是不着急。风光难,出头慢,这是您选择必然导致的结果。一时半刻没有好成绩,不要着急更不用怀疑自己,当然也别信有速成的主意,循序渐进就好了。

二是摆正自己和景观的关系,主导景观也要尊重景观。所谓“主导”。必须明白景观是自己表达的载体,做景观的主人,不做景观的奴隶。一味“真山真水拍好看”,不展示作者内心,那是没有出路的。但是做主人也要做好主人,不能完全脱离景观胡涂乱画。现在有些风光片一味PS大法,怎么过瘾怎么来,失去了景观自己的性格,表达肯定也是不到位的。内心表达占到51%,尊重景观原貌占到49%,这就可以啦!

三是多学习多观摩。坦白的话,多数影友的作品不够好,不是拍的少而是看得少,不知道好作品有多好。大家入门之后第一个阶段是多拍,主要是熟练技术;第二个阶段就是多看,技术熟练了,就要开拓眼界,才知道怎么发力。看什么呢?必须是看名家,千万别看身边的老法师。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这件事大家都理解吧?

有人有个观点叫“风光高手在民间”,这可大错特错。很有影友都有一两张“看上去不错”的作品,那不是有水平,就是运气到了,赶上这一张景物光线气候都不错,一把成功。但是他没有科学的方法,再来复制一次就复制不了。这就像踢前锋的一年就进过一个球,进球的时候全场也好几万人鼓掌——你看他明年就找不着工作了!真正要学习,要看名家的作品。名家可能拿出一张,真没有民间高手那一张惊艳。但是人家能“稳定输出”,这才得享大名,“稳定”就代表着他有一定成熟的方法和观念,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

最后是四种方法

首先说明,我可不是风光高手,只是评论家的身份决定了我眼界比较开,好坏还能看得出,试着帮大家总结。肯定挂万漏万(挂一漏万是装逼话,咱们关系好我不糊弄您),仅供参考。

第一种方法,找到一个据点“死拍”,在这一个点的细节上领先所有人。如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周万萍,名气一听很大,其实最早就在金山岭脚下经营客店,第一部相机是为了给游客留影买的。几十年功夫全在金山岭身上,边边角角细枝末节人家都拍到了,在金山岭这个特别具体的题材上做到了天下第一。这条道路,难度在于首先要有合适的拍摄点,其次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种方法,把人文内容融入风光当中,这样就让自然风光更加丰富和厚重。比如周梅生的“世界遗产”系列,作者一定是要把拍摄对象的历史文化传承梳理出来,提炼出拍摄对象的独特视觉符号和感觉,才会形成作品让自己的作品有“性格”。我记得有一次和梅生老师讨论突尼斯人的照片,我们的话题是从柏柏尔人的历史开始。这样的研究对摄影人确实有点“超纲”,但没有高人一筹的学养,这条路确实不好走……

为什么说摄影中最难的是拍风光

武当山【紫金城】周梅生作品

为什么说摄影中最难的是拍风光

丝绸之路【高昌故城】周梅生作品

第三种方法,把个人的思考感受体现在风光当中。此时,“拍的是什么地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然物象的状态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相一致。比如于云天的《方舟》,没有强烈的地标展示,但是和具象的“诺亚方舟”、和抽象的作者思考结合起来。这条道路,难度不仅仅在于需要作者的思考深度,也要有观察的敏锐度。

为什么说摄影中最难的是拍风光

方舟,于云天作品。如果不知道诺亚方舟的故事,可能理解的第一步都十分困难。

第四种方法,形成个人的视觉风格。比如我很推崇的两位70后摄影家董冬和叶文龙,他的作品拿出来就有鲜明的个人标志,这就成功了一多半。个人视觉风格里有学习背景、有个人经历、更有独特的世界观审美观,这就回到了我一直推崇的“先做好人、再做好摄影人”的观点。

为什么说摄影中最难的是拍风光

为什么说摄影中最难的是拍风光

上下图分别为叶文龙、董冬作品。个人特色十分鲜明,有一批自己的“死忠粉”

其实还有一种探索,就是把当代影像语言融入进来,比如张克纯的《北流活活》。但是这已经超出了影友概念中“风光摄影”的概念。我们就不特别讨论了。

为什么说摄影中最难的是拍风光

上图为张克纯的《北流活活》,我个人很有感觉

我们推荐的四种方法,前两种需要对某个地域景观的极其深入的了解,后两种则倾向于忽略景观的地域特征,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特别不容易。风光就是这样,优秀的创作文无定法,唯有困难重重。风光之难,难于上青天。所有冒进的、急躁的、偷懒的、梦想一步到位的、寻找简单方法的思路,注定无法成功。单说勇气,所有坚持严肃风光创作的朋友,都配得上一个大大的点赞。祝愿大家的成绩,不辜负自己的勇气。

为什么说摄影中最难的是拍风光?我们该怎么做?》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数码摄影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返回顶部